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市場/產業動態

離岸風電搶才大戰 達德、長榮大學啟動產學合作

走過釋股風暴,達德能源今(30)日與長榮大學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指出,5月中本土疫情大爆發,隨即採取嚴格的邊境管制,一時間所有外國籍人員都無法進入台灣,以他們單一公司為例,就有多達約1,000名外籍技師的需求,當時她就在想,「如果這些技師不是來自國外,而是來自台灣,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風險」。
王雲怡強調,台灣推動綠能轉型刻不容緩,需要大步前進,她也坦言,再生能源要能於短期內發展,有著諸多挑戰,尤其面臨前所未見的全球疫情,以離岸風電而言,全球的風場裝機時程都發生嚴重延誤,但她的想法是,既然遇到問題就去解決。

王雲怡指出,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本土化,加以國內防疫成效卓著,雖然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受疫情及邊境管制衝擊,但以達德能源所開發的允能雲林風場而言,其本土化進度不但數量超標達成,也如期交付,顯見深化產業本土化,非常有助於降低台灣受變國際情勢變化衝擊,產業應該更為積極和學界合作,培養出氣候變遷時代下,戰力堅強的年輕世代。

王雲怡進一步指出,近期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國家,積極倡議淨零碳排,運用碳中和與碳稅等政策工具,再生能源實其中重要環節,台灣無論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或國際產業鏈的關鍵角色,都面臨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展的壓力,而加速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要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公民參與、人才培訓,長榮大學長期致力於培養綠能人才,且有目前台灣唯二的「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這也是達德能源和長榮大學合作的原因。

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於8月初公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 (IPCC AR6),指出人類已造成地表升溫1.07°C,極可能在 2040年前超過1.5°C的升溫警戒紅線。台灣作為亞熱帶海島國家,受氣候變遷影響更為顯著,政府雖已宣示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但所剩時間不多,因淨零碳排過程中最重要的「能源轉型」,不僅涉及硬體工程建設,更是社會建立永續共識的過程。

李泳龍強調,我國在全球淨零甚至負碳的壓力下,只能義無反顧推動能源轉型,沒有人是局外人。
長期關注日本能源局勢發展的安科院院長陳秋蓉表示,目前我國政府規劃了 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20%、預計5.7 GW離岸風電併網發電的目標。日本則在 7 月提出的第六次能源基本計畫草案中,大幅將再生能源比率由22~24%提高到 36~38%,明示以最大限度增加再生能源。目前在台灣的國際風能開發商也非常努力在克服風場建置的各類障礙,包括了疫情、生態保護與海洋資源等複雜議題,更需要國人鼓勵與學術支持。其中最重要的風場完工後營運20年的維護與運轉多元人才需求,則是長榮與達德合作的最重要項目。

相關連結: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