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場/產業動態

產業追蹤/無人載具革命 陸海空進擊1

社會需求與科技進步驅動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運輸時代來臨,從海洋(自駕船)、陸地(...
社會需求與科技進步驅動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運輸時代來臨,從海洋(自駕船)、陸地(自駕車)到空中(無人機),無人載具成為全球發展重點。(本報系資料庫)
 

社會需求與科技進步驅動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運輸時代來臨,從海洋(自駕船)、陸地(自駕車)到空中(無人機),無人載具成為全球發展重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為避免實體接觸可能引發的感染風險,無人載具的應用顯現其關鍵價值,也進一步帶動商機,例如物資配送、送餐服務、醫療檢體運送等。

無人載具可透過遠端控制、自動導引、自動駕駛等方式驅動,減輕人力負擔、長時間運輸並可協助危險任務的執行;但在實際上路前,需要搭配環境與相關設施的建設、法規管理辦法及實際上路測試驗證,現階段法規仍以存在駕駛人為前提進行規範。

 

農民用無人機噴藥可節省人力,效率更快。(本報系資料庫)
農民用無人機噴藥可節省人力,效率更快。(本報系資料庫)
 

為加速技術發展並兼顧運輸環境安全,經濟部以監理沙盒精神制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在2018年通過立法院三讀,同時推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讓產學研各界能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無人載具之技術研發、場域驗證、營運模式探討等創新實驗,鼓勵產業發展。

截至今年3月,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也已有九案,其中有八案皆是自駕車,分別在雙北市、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等地區上路測試,預計可帶動投資約3.5億元。

業者在高雄愛河進行太陽能船自主航行實驗。(本報系資料庫)
業者在高雄愛河進行太陽能船自主航行實驗。(本報系資料庫)
 

觀察全球自駕車應用及示範運行案例,以接駁服務、自駕計程車、物流配送(點對點車隊營運、最後一哩)為主。接駁服務多使用中小型巴士,以固定路線/站點、於限定區域內低速運行,如在園區、廠區內提供人員接駁;自駕計程車以搭配共享車隊、叫車服務或自主營運方式進行,由小規模地區開始,首先開放免費搭乘,累積測試里程、加速技術驗證並收集乘客意見回饋,提升系統能力後才進入收費服務,逐漸擴大服務範圍。

 

 
 

物流配送在運輸服務中具有商業價值,整合自動駕駛技術於卡車等商用車,搭配線上零售、綜合配送,可有效降低駕駛負擔、紓解勞工短缺問題;也可應用於小型載具,用於食品外送、小型包裹配送,相互搭配可進一步促進運輸效率並提高服務品質。

目前台灣創新實驗以公共運輸為主,以觀光、接駁為營運服務目標,未來應用於解決在地需求,如偏鄉地區或離峰時段公共運輸服務不足、車站到景點間的彈性接駁等。

全球無人機市場持續成長,消費型無人機市場趨於獨占。隨技術提升與市場需求,各製造商將產品研發轉往商業應用,例如測繪、巡檢、農業或物流運送等。國際大廠技術發展重點朝向次系統與技術整合,以監控或檢測任務為例,無人機移動雖便利,但需具備準確辨別目標、在有障礙物或狹小環境中仍需穩定飛行運作、確保資訊順利回傳等條件。其中技術需求涵蓋感測、資料處理、飛行控制、通訊等,AI及5G技術的整合亦為核心。台灣內需市場小,但仍存有實際需求,例如風力發電機、電塔、軌道或橋梁巡檢,發展無人機服務應用極具產業價值。

自駕船全球技術發展可分軍用及民用兩類型,無人載具導入作戰體系亦為全球許多國家政策,主要目的為減少傷亡,大、中、小型載具皆在應用範疇內;民用部分則以運輸補給、資訊監測蒐集、觀光等為主。

台灣四面環海,目前法人單位正進行自主航行船舶的技術開發,未來將具備岸船(岸上與船上間)遠端控制、岸船遠端通訊系統及船舶智慧操縱系統等次系統能量。2020年已有業者在高雄愛河進行太陽能船自主航行實驗。也有新創業者開發出專用無人小艇,可用來協助水庫進行水質檢測,目前已有三代產品,亦可客製化設計。

全球無人載具仍處於發展初期,台灣具備無人載具發展關鍵要素,在政府支持與產學研合作下,從法規、產業社會、技術等面向推動,結合產業積累的技術能量、客戶關係與產製優勢,從實證運行到市場營運,帶起下一波產業動能與商機。(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基磐研究與知識服務計畫成員)

相關連結:
回最上方